English

當心“甜蜜陷阱”:52天嬰兒因蜂蜜水中毒住進ICU
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2-17      瀏覽次數:83    分享:

近日,河南一名僅52天大的嬰兒因飲用奶奶喂的蜂蜜水中毒,被緊急送進重癥監(jiān)護室(ICU)。事發(fā)原因是奶奶擔心白開水味道單一,便在水中加入了蜂蜜,卻未意識到蜂蜜可能含有肉毒桿菌芽孢,導致嬰兒中毒。嬰兒肉毒梭狀芽孢桿菌中毒是一種嚴重的神經麻痹性疾病,主要由攝入含有肉毒梭狀芽孢桿菌(Clostridium botulinum)芽孢的食物引起。這些芽孢在嬰兒未發(fā)育完全的腸道中定殖并產生神經毒素,導致肌肉無力、呼吸困難甚至危及生命。

肉毒梭狀芽孢桿菌

肉毒梭狀芽孢桿菌

肉毒梭狀芽孢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、產芽孢的專性厭氧細菌,它通過產生肉毒桿菌神經毒素(BoNT)引發(fā)嚴重的神經麻痹性疾病——肉毒桿菌中毒。這種毒素通過破壞神經肌肉接頭處的突觸前囊泡蛋白,阻止乙酰膽堿的釋放,從而導致肌肉麻痹,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。根據生理和遺傳特征,肉毒梭菌被分為四類(I-IV),并產生至少8種不同血清型的BoNT(A-H),其中包括一種新型毒素BoNT X型。其中,I類和II類肉毒梭菌與人類肉毒桿菌中毒關系最為密切,分別產生A型、B型、F型和B型、E型、F型毒素。I類肉毒梭菌:能夠形成高度耐熱的芽孢,最適生長溫度為35°C,常見于食源性肉毒中毒。II類肉毒梭菌:芽孢對熱敏感,但能在低溫(4°C)下生長,與冷藏食品中的肉毒桿菌中毒相關。III類主要與動物肉毒桿菌中毒相關,IV類肉毒桿菌表達與人類疾病有關但極為罕見的G型 BoNT。

嬰兒肉毒桿菌中毒:一種隱匿的致命威脅

嬰兒肉毒桿菌中毒是加拿大和美國最常見的肉毒桿菌中毒形式,主要由1歲以下嬰兒胃腸道中肉毒梭菌的定植引起。嬰兒在3至5個月大時尤為脆弱,這與從母乳斷奶轉為固體食物后腸道微生物群的變化密切相關。盡管大多數病例發(fā)生在這一年齡段,但也有不到一周大的嬰兒發(fā)病的報道。其中,嬰兒肉毒桿菌中毒通常與I類肉毒梭菌的A型和B型毒素相關。

感染來源:從蜂蜜到環(huán)境中的芽孢

與食源性肉毒中毒不同,嬰兒肉毒中毒通常是由攝入環(huán)境中常見的肉毒梭菌芽孢引起的,且多為零星個案。自1922年科學家首次在土壤、水生沉積物和食品中發(fā)現(xiàn)肉毒梭菌芽孢以來,全球范圍內的環(huán)境調查已從土壤、沉積物、蜂蜜、干谷物、水果、蔬菜甚至嬰兒配方奶粉中分離出這種芽孢。蜂蜜是嬰兒肉毒桿菌中毒最著名的危險因素。此外,家庭灰塵和室外土壤中的芽孢也被證實是潛在的感染源。1976-1983年美國的病例對照研究顯示,母乳喂養(yǎng)、每日排便少于1次、攝入蜂蜜或玉米糖漿、接觸灰塵以及居住在有風地區(qū),都是嬰兒肉毒中毒的危險因素。然而,感染來源的確認仍然是一個巨大挑戰(zhàn)。在加拿大,從1979年到2019年,僅有6%的病例能夠追溯到實驗室確認的來源,而這些病例無一例外都與蜂蜜有關。

警惕“甜蜜”背后的危險

肉毒梭菌的芽孢無處不在,而蜂蜜可能是嬰兒肉毒桿菌中毒的最常見來源。蜂蜜雖然營養(yǎng)豐富,但對1歲以下的嬰兒來說,卻可能隱藏著致命的危險。作為家長和看護人,了解嬰兒肉毒桿菌中毒的風險并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,是保護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。

參考文獻:[1] Harris RA, Dabritz HA. Infant Botulism: In Search of Clostridium botulinum Spores. Curr Microbiol. 2024 Aug 13;81(10):306. doi: 10.1007/s00284-024-03828-0.

文章來源:微生物安全與健康網,作者~李佳珣。